跳转至

大学生辩论-从入门到放弃

前言

辩论的经历几乎可以说贯穿了作者的大学生活,今天突发奇想,决定结合自己的辩论经历写一个 及其简单的辩论教程。

在阅读下面内容前,请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 以下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结合所上大学的本土环境,并非专业的辩论教程。
  2. 为了快速的传播作者的一些辩论观念,作者可能会采用一些比较抽象的表述,如有冒犯,非常抱歉。
  3. 在这个文章中,将使用一个作者自己出的辩题——"煤是黑的/白的"作为辩题来进行举例, 并尝试性论证"煤是白的",显然这个辩题过于的显而易见,作者也可能会提出某些牵强附会的观点, 对于这些观点,如果实在无法理解,你可以尝试短暂的抛开大脑,核心点在于背后的理念和逻辑。

基本的思想路线

辩论最终要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一个这样的思想——即你所面对的是辩手,但你应当向观众/评委传输思想。

这件事是非常直白且易懂的,作者刚开始接触辩论就明白了这件事情,但是可以这么说,即使到现在, 作者依然不能保证每次都能做到这件事情。

其实作者曾经想过高阶的辩论应该是辩手之间通过思想的碰撞,不同逻辑的对接,逐渐的达成共识, 最终将一个对立统一的辩题的全貌展现给观众的过程,但是作者在实际中发现,这需要辩论的双方 都有很高的水平,也都有很高的讨论诚意,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 ,当然作者依然要把这些话写在这里,我期望未来看到这篇教程的你不会对辩论失去热情,你和你未来的对手 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和境界,真正享受辩论的过程和乐趣。

不过,现在,请记住,在短暂的比赛时间内,我们很难改变已经经历过长时间备赛的对手们的看法,所以转换目标 将你的思想,你看待这个问题的世界观传递给观众。

备赛与出论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于这样一个辩题"煤是黑的/白的"来去尝试做一些备赛的工作。

定义和判准

假定我们拿到的持方是煤是白的,这真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了,我希望你以后不会遇到胜负悬殊这么大的辩题,不过万一遇到了, 也没关系,尝试备一下赛,或许会有惊喜。

首先,煤炭,从地下挖出来,放到我们的眼睛面前,我们说这是黑的,这么看来似乎好像要论证煤是白的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稍稍深入思考一下,我们应该提出下面的问题:

  1. 什么是煤?世界上有没有煤是黑色的。
  2. 我们纳入考量的煤是处于煤的那个阶段,形成前、形成中、形成后。基于煤的使用目的还有一点 燃烧的煤应不应该纳入考量?燃烧后的呢?钻石和煤是一种原子构成的,可不可以将钻石看作煤的一种。
  3. 白,仅仅指颜色上的白吗?是否应当考虑其象征意义,人脑是如何判断颜色的黑白的,需不需要考虑色盲? 一些动物,或其他的判断标准是不是也可以综合纳入进来?

对于上述一些问题的回答,就是我们对这个辩题的定义,事实上,在不断的回答上述定义的过程中, 聪明的你或许已经想到了应当如何解决这个辩题,应当如何去论证煤是黑的这件事情。

但是不要急,因为我们还缺少非常关键的一环——判准。

判准是什么?判准其实就是我们判断这个辩题是否被论证成功的标准,一般而言对于辩论双方,都会有己方的判准,观众或者说评委 会基于场上的拉扯,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判准。

对于比较高阶的观众和评委,他们的判准应该更多的来自于场上,但实际上 心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一个好的判准应该能够帮助我们赢得比赛的同时,又能够符合大部分人的普世价值。

简单的了解了判准,其实我们也会发现,判准和定义在很多的时候是具有非常高的相关性的, 因此,要下定义,就需要考虑我们希望用什么的判准来完成比赛。

此外,定义的产生,还需要一些资料的佐证,比较严谨的学理,对于我们的定义是有帮助的。

  • Tips:虽然我非常认可学理的作用,但实际上,作者个人认为,好的辩手不应该非常的依赖学理, 尤其是对于定义,如果我们的定义和学理一模一样,但是有些许的违背常识,作者个人还是建议 进行修改的,我们在场上也不要一味的说(这里一定要注意,不要一味的,肯定还是要说的),因为有学理,所以定义成立, 要学会补充论据。

接下来我们回到辩题,作者对于煤是黑的还是白的这件事情,没有过多的查资料,打开Bing搜索煤的定义,弹出来的内容为:

固体可燃性矿物 煤的定义是指一种固体可燃性矿物,主要由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和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煤炭通常呈现黑色或棕黑色,富含碳,并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它在能源生产中是火力发电的主要燃料之一,同时也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那作者就决定不费功夫了,就这么取这个定义,这个定义至少在作者看来是符合常识的。

接着是白的定义,依然Bing快速解决:

白色,象征着洁净和光明 “白”字的含义主要是指白色,象征着洁净和光明。根据《说文解字》,它的本义是白颜色,象征着阳光的明亮。这个字的造字法是象形,形状像日光上下射之形,表示光亮的事物。在文化上,“白”常常与纯净、清新的意象相联系,例如在诗歌中常用来形容雪的颜色。

当然这里的更多的是象征意,稍微少了点物理上的含义,因此作者在前方添加了一句话,在物理意义上,白颜色是能包含 光谱中所有颜色光的颜色。

这就可以简单的算作我们的定义了,那么接着我们就可以提出判准: "今天我们要讨论煤炭是黑的还是白的,不应当使用狭隘的目光,要全面的看待煤,综合考虑煤的不同形态,同时也要考虑白色 的物理含义和象征含义,通过全盘考虑煤在不同情况下的状态,比较不同状况下煤呈现白色比较多还是呈现黑色比较多,来判断煤究竟是黑的 还是白的,因此今天我方只需论及,在大多数情况下,煤其实都是白色的,就可以证明,煤是白色的。"

以上判准作者写的比较粗糙,不过没有关系,我们树立这样一个思想即可。

Questions:事实上,仔细考虑之后,我们会发现,象征意义是对我方比较有利的一点,但是我们的判准可以只考虑象征意义吗? 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实际上作者个人不建议这样的操作,尽管有辩手真的是这样做的,但是 这样在场上最后还是要强行达成共识的,达不成共识评委也会给出一个让双方都勉强能打的一个共识, 只考虑象征意义实际上丢掉了一些论证义务,丢的太多就变成地板论了,作者个人实际上认为,如果辩手能力足够 多承担一些论证义务,会有印象票的加分,打起来场面上也会比较好看。

论点、流程和推论

在给出了定义和判准之后,出论点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或者说,作者给出这样的定义和判准, 基本就决定了作者想要出的论了。

一般我们推荐论点的数量为两个,太少了,论不丰满,太多了,很难推的完。

对于煤是白的这个辩题,作者暂时性的给出两个论点:

  1. 从白的物理意义上,燃烧着的煤发出白光,燃烧后的煤也是白的,钻石和可燃冰这些特殊的煤也是白的,因此更多情况下,煤是白的。
  2. 从白的象征意义上,煤带给我们温暖,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给人来的发展带来了曙光,因此煤是白的。

接下来就是补充论据,充实论点,写稿子,后面的流程也就到了场上的操作,以及推论。

Tips:实际上你可能会困惑,为什么作者只提推论,不提驳论,这是因为驳论的目的是推论, 如果没有推论,再好的驳论也没有意义,一味的驳论反而会让辩论变成"吵架",因此本文章将会弱化驳论的概念, 一切都从推论出发。不管怎么样,请牢记,驳论的目的是推论——你所面对的是辩手,但你应当向观众/评委传输思想。

一般而言,在一辩的环节差不多就是干巴巴的念稿子,当然一辩如果有些抑扬顿挫那可就太好了,不过没有也没关系,只要评委能听明白 一辨的发言就够了。

接下来二辩会对一辩进行提问,这个时候是前场非常重要的一步,一辩要尽可能的保护己方的判准,而二辩要尝试攻击敌方的判准。

用我们煤是白的这件事情来作为例子,我几乎可以肯定的说,钻石和可燃冰是一定会被攻击的点。

那么这个时候,应该怎么保护我们的论点呢?

作为一辩你的操作应该是:

  • 对方辩友,我方认为钻石是煤是因为,钻石和可燃冰是固体可燃性矿物,主要由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和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富含碳,并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它在能源生产中是火力发电的主要燃料之一,同时也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不要反问对方,钻石为什么不是煤呢?在辩论礼仪中,质询环节一般不可以反问,因此我们只需要进行陈述即可。

当然一般情况下,对方是不可能让我们把话说完的,一般会有一个打断的过程,比方说:

  • 不好意思,对方辩友,这正是我方和您方定义上的差别,在我方认为,钻石和可燃冰的形成条件是有差别的,钻石和可燃冰 的形成条件更加苛刻,因此钻石和可燃冰不是煤。

如果对方的二辩不是很有水平,他可能会这么说:

  • 朋友,钻石是白的,他怎么可能是煤呢?

如果你遇到了第二种操作,那恭喜你,对方的二辩比较的~~~~,那么应该如何回击呢?

你可能会觉得不可能会有人做成第二种操作,这主要是因为这个辩题太过直白,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 看出问题,实际上作者是真的遇到过这样的辩手,朋友~~~~起手,说出逻辑不通的话。

如果是一辩,你可以在对方二辩问你下一个问题的时候这样说:

  • 不好意思对方辩友,对于上一个问题,因为我方认为是固体可燃性矿物,主要由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和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富含碳,并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它在能源生产中是火力发电的主要燃料之一,同时也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原料就是煤,因此钻石是煤, 您方通过钻石不是黑的来说明钻石不是煤,涉及循环论证,并不成立,因此我方的观点更优。

但是一辩是会被打断的,你还需要回答对方二辩的其他问题,上述操作只能使用一次,否则可能会被视作逃问题,影响观感。

在这种情况下,我方二辩要学会帮助我方完成定义的争夺,第二种操作就是一个循环论证,指出来就可以了,甚至不需要进行提问。 但是对于第一种操作,我们只能使用一些方式来化解:

  • 对方辩友,您能告诉我们钻石的形成条件是什么吗?
  • 对方回应(可以不用在乎,但是对方如果真能详细的说出来,建议还是打断)
  • 不好意思对方辩友,打断一下,其实对方没有找出问题的本质,钻石和煤的本质都是碳构成的,都是由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和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富含碳,并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都可以燃烧并作为工业原料加工。(讲定义)而对方之所以不承认钻石是煤完全是因为钻石是白色的 ,对方先天预设了煤是黑色的,才会得出这个谬论,这完全就是循环论证(泼脏水)。

实际上,我方二辩后面得泼脏水操作是有点虚空索敌得嫌疑的,但是作者这里为什么要写呢? 这是因为对方二辩的攻击确实攻击到了我们定义中的一个问题,形成条件的不同,对于这个问题不太好解释, 干脆给评委留个循环论证的印象,看能不能拉扯过去。

当然这些场上的内容,需要一点点随机应变和经验的积累,暂时掌握不了也没关系,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要牢记:

推论是你的第一要务,所以不管是一辩的回答还是二辩的询问,都要用我们给出的定义来进行操作,甚至这些定义很长,作者还是要把他们 讲出来,这就是为了通过不断的复述和新的表达强化定义在观众和评委心中的印象。

比方说,假如一辩的回复是,因为钻石符合我们对煤的定义,所以钻石是煤的一种,你会发现好像我们的表述 是一样的,但是效果绝对差了不止一筹,因为我们没有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的表达出我们的内容, 加深定义在观众的印象。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作者曾经在带比赛的时候和新生有过争论(当然因为辩题的不同这个争论会更复杂一些), 实质上钻石符合我们对煤的定义就是我们所有要说的话,但问题是这样的回答没有传达的信息是我们对煤的定义是什么, 在打辩论的时候新生最常犯的问题就是,我们和评委/观众的认知是不同的,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评委和观众不一定这么认为。

对于上面的内容再进行一个补充,作者在刚接触辩论的时候,新生面试,作者举了个坐井观天的故事, 评赛的学长对我说,你对观众的水平认知的太高了,你至少应当向观众解释一下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东西,不要简单的 拿他当作你的论据。作者初听还觉得坐井观天这样的故事大家都应该知道才对,现在再次回想起来,确实应当 向观众简单的介绍一下故事的内容,就算大家知道,也能够让你的论点变得更有说服力。

接下来的流程,一般在培训的时候都会涉及,就不必一一赘述了,核心的思想通过上述的例子就能体现。

只是提一些关键点。

在三辩和自由辨环节,之前作者曾一直非常困惑自由辨的评分标准,后来看到了一些评委的 发言才逐渐理解,总结就是——

  • 不要太在乎你在某一部分细枝末节取得的胜利,自由辨在哪方的战场进行,哪方就占优。

上面这句话的含义大概就是,即使你在自由环节,通过"无与伦比"的智慧和技巧,找出对方论的非常多的逻辑漏洞 把对方直接给问的找不着东西南北,只能重复自己的论点,但是你没有对己方的论进行有效的推进,依然算作 对方环节胜利,因为所有的交锋都在对方的战场进行。

而在自由辩这种快速短交锋的环节,评委不可能全部听明白并记录,因此,就会产生战场在那边,那边获胜的情景。

之前作者水平不太够的时候,觉得这太无理了,现在作者发现,在对方的战场下进行辩论,其实就是辩手的实力不行, 或者说,辩手还是没有认识到,驳论的目的是为了推论。

那么正确的操作是什么呢?

正确的操作只需在原本的流程下增加一步就足够了:

  • 对方辩友,你认为xxxxxxxx
  • 我方认为xxxxx
  • 但是xxxx
  • …………(如果攻击到对方的薄弱点,对方难以解释,只能语嫣不详。)

上述经历就是有些时候自由辨包括三辩会出现的问题,发现对方没有解释的时候,很多辩手会选择 抛出下一个问题,因为在他们眼中,我已经向评委展示了对手中论有问题的部分,应该算我得分才对。

这时候,作者之前听到最多的话是,没有结啊,是的,没有结,我们对对方的问题没有结,因此这样的攻击是不够有力度的。

那么怎么结呢?

对于上述流程其实只需要添加一步:

  • 不好意思,对方辩友,打断一下,(指出对方的问题,或者语焉不详的地方),这正是您方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而 在我方的观点/情景/框架下,对于这个问题……(给出己方的观点的优越性,本质上就是推论)。

是的,加的最后一步是推论,所以从一开始,作者就写,驳论的本质是推论,一个推论很好的辩手, 其驳论能力势必不差。

在最后的结辩环节,老生常谈的话就是不要在进行驳论了,驳论视作无效。 其次就是结辩的辩手要梳理战场,做出总结。

梳理战场作者本人也并不擅长,不过就在写道推论要结作者突然明白了一些,大致似乎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 今天对于XX问题,我方进行提问,而对方不能很好的解释或者解决,而在我方的观点/情景/框架下, 这个问题可以……

这个梳理从哪里来呢,从你的队友哪里来,你的队友结了哪里,你四辩在结一遍就是了,你的队友没有结,但这个问题对对面确实 造成了影响,你也要结。

第二个方面就是对己方论的总结,这个时候作者是推荐回扣判准的,例如对于今天我们的辩题,可以大致进行这样的结辩:

  • 对于煤是黑的还是白的问题,今天我方通过白的物理意义和象征意义两个方面,在物理方面,钻石和可燃冰是白的,而对于普通的煤 最后基本都要经过燃烧,而燃烧着和燃烧后的煤是白色的,因此我方认为在物理意义上,白色的煤占多数,而在象征意义上,煤燃烧自己 发出光明,给人类带来了曙光,因此煤是白的,我方从物理意义和象征意义上均说明了煤是白的占大多数情况,因此我方坚定的认为,煤是 白的。

实际上,在实际操作中,第一个论点基本不可能被完全攻下,第一个论点提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和对方的煤是黑的这个物理现象"打和" 最终比较方便比较出结果。或者说是为了说明在物理意义下不能完全的说明,因为煤在物理意义下 是一会黑一会白的,所以我们更应该通过象征意义来进行比较。

一些小技巧

面对泼脏水

作者本人不提倡你向对方泼脏水,除非实在没办法了。 但是有些时候,我们会遇到对方给我们泼的脏水,以前作者都是很头疼的,但是现在作者可能会觉得 其实问题不大,因为这个东西还是很破坏观感的。

泼脏水是指通过捏造事实、恶意毁谤等手段对他人进行人格贬损或精神伤害的行为。但是这里指的 泼脏水是指较为弱化的语义,通过扭曲对方的观点,罔顾事实,达成阻碍对手辩论的目的。

那么面对泼脏水,该怎么解决呢,首先你的第一反应是别被对面牵着鼻子走,你得态度坚决的 告诉对方xx不能一概而论,甚至直接指出,对方在泼脏水(存疑,合适不合适?),接着指出对方在泼脏水的时候 存在的问题,实在不行,反泼一口脏水回去就是了。(存疑,合适不合适?)

渲染与情景

渲染是一个辩论的小技巧,在大学(作者处于的本土环境)打辩论,很多时候都是在一个干巴巴 的说理,非常枯燥,即使偶有渲染,听起来也非常的尴尬。

因此,在写这篇教程的时候,作者还是希望能够尝试把渲染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纳入诸位的脑海中的。

渲染各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个讲故事,通过故事引起读者的共鸣。

先说结论,渲染操作的核心在于代入感,要让听者共情,要讲故事讲的美一点。

比方说针对煤在象征意义上是白的这件事上,我们进行一点点渲染操作(给出三个例子,请大家比较渲染的代入感高低)

  • 今天我们讨论煤是黑的还是白的这件事情上,我总是不自觉的想起处在国家边境的战士们, 煤是其貌不扬的,战士们是默默无闻的,但是煤在某一刻的燃烧缺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温暖,而战士们的 坚守和奉献也为祖国带来了和平,在我眼里,战士们是发着光的,煤也是发着光的,一个带来安定,一个带来富强。

  • 说起来煤啊,我就想起来早几年我还小的时候,家里还穷,那时候冬天也冷,我就特别期待 我爸回家的时候能买几块煤回家,虽然每次他回家的时候,脸上都脏脏的,但是那就意味着我们一家人可以一起围着 炉子烤火,我看着煤火升腾,暖烘烘的,我爸我妈都陪着我,就觉得冬天好像也没那么冷, 在我眼里,煤就是那个和家人一起给我带来温暖的东西。

  • 今天我们打辩论,我就特别想和大家介绍一下我身边这位一辩,虽然大家看着他在场上一言不发,感觉他 挺菜的,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我身边的一辩,在场下兢兢业业查资料,认认真真备赛,绝对比我要强很多, 其实很多时候,我就感觉我们的一辩就挺像一块煤的,虽然在场上不言不语,但是却能给每个人带来动力和温暖, 今天不管输赢,我都特别认可我们一辩,就像我始终认为煤在象征意义上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给工业带来了 动力,煤就是白的。

上述渲染,作者写完了才发现,写的有些牵强附会,但是读者可以尝试去比较三者那个代入感更强,或者 尝试润色,总之核心思想就一个,渲染的情景,渲染的用词和语言都会影响渲染的力度(事实上,渲染时辩手的 表达也会影响,但是仅通过笔,没有办法直观的表达)。

后记

以上所有的内容,几乎可以说是作者打辩论经历的高度浓缩,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写到渲染这里,作者突然想到之前打得一场辩论赛,辩题差不多是,泛娱乐化对……,详细的辩题记不太清了, 但是还记得,对方给我们泼了一口好大的脏水,你为什么就不能回家多看看书啊,平常运动运动,看个电影不行吗?

当时作者还太年轻,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只能重复着带我们备赛的学长的话,你这是精英主义……

下来后,学长对我们说的话是,你为什么不指出,他们这是精英主义呢?我们说,说了呀,我们确实是 说了,但是说的还不够,没有让评委认识到,对此作者的学长只能说:

  • 你们应该直接问他,你这学期读了几本书。

作者那时候经验还是太少了,没听明白,今天突然想起来,或许可以用渲染的手段,写出一段回应:

  • 今天对方口口声声的说,让我们多看书看电影,多运动,但是泛娱乐化的受众是谁? 是劳作一天的工人,是赶着地铁公交,上着996的打工人,也是今天我们上了一天课,晚上还要 苦哈哈做大雾实验到十点,是夜里发现有个ddl还没交,作业挠破头皮不会写的学生党。 我真的已经非常累了,就想躺在床上,刷刷手机,享受我在忙碌的生活中那微微的一点碎片化时光的短暂欢愉。 这时候有个人,居高临下的对我说,你怎么这么摆烂,你不会看看书吗,你不会运动运动吗,你怎么不去看看电影呢? 在这个高速繁忙的社会,我们只是在拼命的活着,趁着自己所剩不多的时间,简单的休息一下,娱乐一下,我们不想读书吗? 可是生活能让我们静下心吗,我们不想运动吗,可是劳累一天,我的身体已然难以承受,我们不想看电影吗?摸摸钱包和查查时间 只能放弃。对方这种指责的口径,无疑不是精英主义的拥趸,那我也想问问对方,今年,你又看了几本书呢?

一时激动,写的有些许的长了,只是作者突然想明白了,当时学长为什么说我们没有讲精英主义这件事情 ,其实上面说的一大段话都是在讲精英主义,但是表达的力度是有差别的,过去我没有想明白,可惜现在终于想明白了, 估计也不太有机会应用了。

以上经验,仅作为参考即可,希望诸位在辩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特别鸣谢,我的同窗好友,辩论队同僚——sjh对本文档的审阅和修改意见。

阅读本页面下的文档有任何问题,可以在页面下评论区进行评论。